EN
力帆:搭乘时代列车前行
来源:  |   发布时间:2018-11-06   |   点击量:

       日前,全国工商联发布“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”名单,力帆集团创始人尹明善入选。

 

       1992年初,他在重庆创办了力帆,一家只有9名员工的民营公司。
 
       刚问世时,力帆幸运地赶上了“没有卖不出去的货”的年代,迅速掘得第一桶金,并成为中国摩托车出口冠军。
 
       “我们从一家‘地摊’企业起步,成为一年出口创汇一亿美元的知名民企,再成长为大的上市公司,”牟刚说,“因为改革开放政  策营造的土壤,公司应运而生;因为改革开放不断深入,公司发展壮大;因为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,公司转型升级;公司26年的历程折射出同时代的风云变幻,我们,就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。”
 
       作为力帆集团实业(集团)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,70后牟刚从尹明善手中接过力帆。不同于多数民营企业的“家族世袭”,力帆的选择为“改革”注入了更多的含义。
 
       “小”创新“发展了自己,美好了他人”
 
       力帆是“衔着金钥匙”出生的幸运儿。在尹明善的记忆中,当时,在长时期计划经济下,物质匮乏,供不应求。在那个卖方市场上,“从工从商,挣钱都容易。”
 
       但是,竞争很快变得格外残酷。
 
       1995年,力帆生产的100毫升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售价2050元/台,利润500元。此后,售价却跌到650元,利润仅10来元/台。
 
       1998年,力帆125毫升摩托车每辆售价一万多,赚得盆满钵满。此后,出厂价降到3500元,利薄如纸。这意味着,折算下来,每“斤”摩托最初可卖45元,后来却一泻千里到15元。“摩托车多少钱一斤?不及一斤猪肉的价格!”尹明善在媒体的疾呼为那个年代的摩托生态提供了形象的注解。
 
       “国内竞争太激烈了,惹不起,躲得起。我们到国外去寻找赖以生存的轻纱帐、甘蔗林。”力帆率先出国去卖摩托车,一开始利润非常丰厚,“因为第三世界国家资金技术都没法与我们竞争。”
 
       可是,转瞬之间,中国摩托大军涌来,价格战“转移”到了海外。尹明善喟叹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最怕他乡遇故知”。
 
       如何生存下来,如何发展壮大?浪奔浪流中,力帆选择了创新这件“救生衣”。
 
       创业之初,中国的70、90毫升四冲程摩托发动机的左边盖又小又丑,力帆把它改大改美,设计了一个大边盖,看上去好看多了。
 
       这个看上去“没多少技术含量”的创新受到市场热捧,每台成本增加不到50元,售价却增加100元,每年卖十几万台,年利润增加了近千万。
 
       1994年前后,摩托车市场主流的发动机全是脚起动,常常要踩两三脚,费劲。力帆尝试增加电起动装置,研发半年后,就迅速推向市场,迅速成为爆款,供不应求,用户要求用航空发货。“当时力帆成了江北机场的最大货运用户,这项创新的年利润高达亿元以上。”
 
       “创新不是创高。只要是以往没有的,甚至异地有、此地无的,他业有、本业无的,都是创新。”在尹明善看来,那些“并不高深、看似平凡也说不上伟大”的创新,却都是有用的,有生命力的,“实实在在地发展了自己,美好了他人”。
 
       由此,公司看清了发展的路,在工厂墙上刷上大字:“获利路有三:垄断我无权,投机我没胆,创新求发展。”
 
       截至2017年底,力帆在中国和34个国家及欧盟地区累计申请专利10610件,其中已获授权专利9530件。
 
a.jpg
 
       踏着时代的节拍构筑希望和梦想
 
       互联网大潮改变了整个世界,也改变了众多企业的生存哲学。力帆顺应这阵浪潮,推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创新,试水数字经济,让自己的商业梦想和市民的出行需求“E起出发”。
 
        其抓手是叫做“盼达用车”的新能源共享汽车平台,主营汽车分时租赁。具体地说,用户通过APP下单,在就近的站点取车,用完后在附近的任一站点还车,从而实现了“一键用车”。
 
       与竞争者相比,盼达具有价格优势,目前执行的价格为19元/小时、24小时内99元封顶。在自行车日均运营里程、自行车日均运营时长、自行车日均共享频次等数据方面,盼达都位居行业前列。
 
       便利性是盼达的卖点之一,能实现“3分钟换电”,用户可在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上“扫码用车”,如果芝麻信用足够高,还可免押金用车。
 
       盼达使用的是力帆自己生产的新能源汽车。而投身新能源,则是力帆此前的战略转型之一。
 
       2001年,力帆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出口创汇突破一亿美元,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冠军。但力帆很快就感觉到该产业的“天花板”,决定改弦更张,生产汽车,2003年5月,力帆第一座汽车工厂在重庆开工建设。
 
       历经多重磨难后,第一款新车力帆520于2006年初上市,此后,力帆慢慢地从行业新军成长为数得着的国内自主品牌。
 
       2010年,力帆成为中国首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业。2007年起,力帆连续11年入选“中国企业500强”。
 
       燃油汽车已经成为竞争惨烈的红海,新入局者很难撼动既有的格局,力帆很快就决定,在坚守燃油汽车的同时,向新能源进军。迄今,力帆已在新能源领域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,在新能源充电、换点技术,电池、电控等核心技术及商业运营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和尝试。
 
       就这样,从摩托车到汽车,再到新能源,再到分时租赁,力帆不断延展的产业链条留下了时代奔涌向前的印迹,力帆和无数企业一道,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中搏击商海,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,也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捷。他们推行的每一个变革,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,营造更加环保的世界。
 
       在这个过程中,力帆始终坚持创新、出口、信誉好“三件宝”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。自1998年获得自营出口权以来,力帆集团累计出口创汇总额超过100亿美元,产品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 
       2017年,力帆汽车全年进出口总额4.73亿美元,远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,在海外建有4座工厂。这一年,力帆摩托和通用机械全年出口创汇2.79亿美元,产品远销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,在海外建有3座工厂。
 
       “着力建设全新品牌生态圈”
 
       去年,年事已高的传奇民营企业家尹明善逐渐退隐,不再“掌舵”,力帆进入了新的征程。
 
       此时的力帆,依然有较大体量,并保持勃勃雄心。至2018年6月末,公司资产总额约457亿元,现有员工1.5万人。2017年,纳税5亿元,历年来累计纳税43亿元。
 
       “在未来,力帆将着力建设全新品牌生态圈,”牟刚介绍,力帆集团将与国家级平台中汽研中心形成战略合作,投资开发产业链数据信息系统架构,建设基于VIN码的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链,覆盖汽车生产、销售、服务、金融、二手车等各重要环节数据,实现汽车产业链价值延伸的数据基础。
 
       公司将通过拟建的新工厂项目淘汰落后产能,引进数字化、自动化先进设备,建设体系化、智能化管理系统,推动力帆制造能力向智能化、自动化、绿色化的全面升级。
 
       公司将借助新引入的智能化硬件研发团队,结合盼达用车积累的客户智能体验需求,新一代产品将搭载全新智能网联系统,智能辅助驾驶系统,搭载纯电、混动两种动力模式。同时通过数据采集、数据交互、数据应用能力,让车辆不单是交通工具,更是能与各种商业模式匹配数据接口的载体。
 
       公司还将充分利用力帆集团作为上市公司的资本撬动优势,采用主体孵化、股权开放、独立核算的方式,进行产业链垂直布局。基于力帆目前已有的盼达出行、移峰能源等服务版块,逐步建设和完善汽车后市场服务和汽车金融服务体系。打造出行服务、能源服务、后市场服务及金融服务的产业生态圈,实现从制造到服务的价值链延伸。
 
       显然,针对当下民族汽车品牌被歧视的现状,力帆希望有所作为,通过性能品质和消费体验的升级,摘掉部分人心中的标签,开启自己的新时代。
 
       这并非痴人说梦,中国正在制造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,将释放持续膨胀的购买力。对于力帆来说,身处中国这个有着多元、多层次消费能力的市场环境,还有正在迅速升级迭代的未来市场,这意味着层出不穷的机会,拥抱梦想,只需要提供比竞争者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。
 
       他们正在从源头努力,力帆集团每年研发投入占到了销售收入的6%,已建成汽车、摩托车两大研究中心,八个分支研究机构。他们的研究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国级家检测中心。
 
       力帆正在实施一项影响重大的搬迁,将在两江新区建设新的生产基地,面积约800亩,项目总投资75亿,每年能生产10万辆传统燃油车及 5万辆新能源汽车。新工厂的自动化、柔性化、智能化水平将大幅度提高,完全投产后,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190亿元,预计稳定运营后可实现年利润总额约22.5亿元。
 
       对于力帆来说,这昭示着新的希望。

网站地图
XML 地图